※研究假設(Hypothesis):
從實招來、有罪推論→(後來)「無罪推論」
針對研究問題,研究者認為可能的答案。
(★http://www.dyu.edu.tw/~msung/Research/Thesis/Hypothesis.htm)
↑網路資料:
一、假設(Hypothesis):研究假設是個想要得知答案,以陳述句型方式呈現。
語義不同的敘述
|
變項間關係的陳述
|
文義性假設
(literacy hypothesis)
|
操作性假設 (operational hypothesis)
|
正面假設-肯定句敘述
|
虛無假設-否定句敘述
|
高智力學習成就較高
|
IQ測驗在130以上的學生其學習成就較高
|
A與B有關
|
A與B無關
|
二、一個理想的研究假設必須具備有:
l 至少有兩個以上的變項
l 須陳述變項之間的關係,通常都以對立假設(H1)的形式來呈現
l 能呈現未來的預期研究成果
l 須依研究問題與理論推演而來
l 可用實徵性的問題加以考驗,並顯示該假設是真或偽
l 單變量(univariate)命題:在台灣的大學生中,每六個人就有一人有意報考研究所。
l 雙變量(bivariate)命題:數學成績越高,國文成績也越高。
l 多變量(multivariate)命題:數學成績越高,物理與化學的成績也越高。
(還沒貼完)
(PP資料來源:web.ydu.edu.tw/~deniel/981RS/ch04.ppt)
(研究假設的擬定資料來源:
http://www3.nccu.edu.tw/~soci1005/Research%20Hypothesis.pdf)
(假設測定V:無參數檢定方法http://www3.nccu.edu.tw/~soci1005/Ch11.pdf)
※平常必須進行「現象觀察」(藉由多閱讀論文等方式),否則,無法找到研究問題,也因此無法得知自己的研究假設、無法找到自己的研究題目,因而無法畢業。不疑處有疑。大膽假設,小心求證。
※ (○明鏡高懸 X縱放罪犯) ※問題:某甲是否偷竊
|
真
(例如:沒偷竊)
|
假
(例如:偷竊)
|
拒絕
(不相信)
|
不相信某甲沒偷竊
事實上某甲沒偷竊
(第一類型錯誤:)
|
不相信某甲沒偷竊
事實上某甲偷竊
|
接受
(相信)
|
相信某甲沒偷竊
事實某甲沒偷竊
|
相信某甲沒偷竊
事實某甲偷竊
(第二類型錯誤:有罪說無罪)
|
※假設:某甲沒偷竊
|
無罪
|
有罪
|
相信有罪(判刑)
|
無罪判刑(X) (看筆記本)
|
判刑(O)
|
相信無罪(釋放)
|
釋放(O)
|
有罪釋放(X) (看筆記本)
|
[◎作業:上面的表格舉例]
這當中卻有「錯誤機率」!
※課本P194 中間有圖補充
※母群(Population):N(有時已知、有時未知)
※樣本(Sample):個數已知 N(已知)
(接筆記本)(02)
母群可以一個,樣本可以不限定,推論結果也有很多種。
10抽10→母群等於樣本,最好!
例如:10 9 8 7 6 5 4 3 2 1 → 抽的次數越多,越接近平均數。
例如:碩士論文樣本數抽樣約300個準確度就會高。
※下週:中央極限定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