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分類:課後作業 (3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Q:找尋論文摘要,看它少了哪幾項?

A:

1.找尋論文文章為:「數位故事創作在國小高年級課程上的應用與個案研究─以鄉土教學為例」

001.jpg002.jpg 

此論文在摘要部分,似乎少了「實驗方法」以及「時間軸」。

Wang S.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◎作業:引用「張忠謀:學習生涯有如可帶走的盛宴」文章內重點句子,撰寫短文。

一、張忠謀先生說:學校是培養「求知心」及「學習的習慣」;再者,是培養「思考能力」。從此段話中,我們可以得知,學習之初重在培養「求知心」及「學習的習慣」,我認為,「求知心」屬於「動」,是學習的動力所在;而「學習習慣」屬於「靜」,是學習累積的基石。然而,這一動一靜之間要相輔相成,才能為學習打下良好根基。至於「思考能力」,張忠謀先生認為,該能力屬於內部化及整理的能力。由於,未來不管我們到何地,不管是工作或是求學等,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必定會共事,我認為,這時候彼此間所擦出來的火花,即是每個人在思考能力上的差異,然而,要統合各個意見,亦需要思考力的整合,才能讓每件事情達到事半功倍的效益。

二、中國古語常說的「活到老,學到老」,張忠謀先生認為,這並非為他所認同的終身學習!因為,他認為終生學習必需具備三項要素反倒是「有目標、有紀律、有計畫」。透過此段話,我想,所謂的終身學習已是將自己的職業昇華成「志業」,無時無刻都要提升自己所見所聞,並且是有意義的、觸類旁通的,並非亂槍打鳥、無所從的學習方式。

三、「紀律」是張忠謀先生認為終身學習所需具備的第二要素。他認為,「專心聽」更甚「說」。一個人的學習能否達到百分百的效率,跟是否專心聽有關,除此之外,要提高聽的效率,還得內部消化。因此,學習傾聽而後內化,進而以紀律式的累積各方而來的資訊,亦是終身學習的不二法門之一。

四、張忠謀先生認為,終身學習的最後一個要素就是「有計畫」,始能事半功倍。選擇交往接觸的人,讓彼此可以互相切磋學習,但前提是:自己要先充實自己!

Wang S.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◎作業一:從全國碩博士論文中,找尋論文題目及其關鍵字重組改寫。

一、原論文題目:「數位故事創作在國小高年級課程上的應用與個案研究─以鄉土教學為例」

二、關鍵字:數位故事創作、國小高年級、課程、個案研究、鄉土教學

三、重組改寫:數位故事創作在國小高年級鄉土教學之應用與個案研究

 

◎作業二:從「王汎森:知識分子 別讓Google取代」一文中,引用格言(Quot)

 一、「知識分子要領導社會理想與基本價值,「達人與google不可能取代」。

 二、「知識分子本身也要覺醒、堅持理想,大家不要到書店只想找「成功術」相關書籍,

           應該關心「更上層的事」。」

  

◎作業三:從「余英時 : 說歷史意識 ─ 交通大學接班人的家庭作業」一文中,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完成以下作業。

 一、從文章中,找出可以引用的句子(課堂作業:先找出不錯的句子貼在JoinNet)

(一)「歷史意識是一個精神上的指南針,指示我們每一個人怎樣去尋找自己的時空定位。」

(二)「祇有找到這一定位之後,我們才能真正肯定自己所追求的人生價值和意義,並為其實現而奮鬥。」

(三)「人的特徵在於同時具有時間的深度感和空間的廣度感。個體如此,集體亦然。」

二、運用Freemind製表:

余英時  說歷史意識.jpeg 

 三、此作業用意:未來在別人文章中找出「珍珠」,運用別人堅定的文字,做自己能力的培養

 

◎作業四:找出「Jay Cross」相關資料,以心智圖列出。

Jay Cross.jpeg 

 

◎資料來源:

˙作業二:http://udn.com/NEWS/NATIONAL/NAT5/5990415.shtml

˙作業三:http://www.pac.nctu.edu.tw/Homework/

˙作業四:http://www.slideking.com/KMFreeDocView.aspx?freedocid=9ea28828-8ef0-495b-8032-f84359d2c035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http://college.itri.org.tw/HCMarticle.aspx?id=135&cid=4&type=artl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http://www.wretch.cc/blog/HelenaR/2391351

Wang S.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